Zoom In和Zoom Out -網頁設計


前陣子應Felix所邀,參加了第二屆人本設計沙龍,做了一個演講。關于演講的主題,之前思量了很多,最后定下了這個主題:
In & Zoom Out ——產品體驗的細節和整體把握

演講的PPT:http://docs.google.com/present/view?id=dgm8fm6w_152hgzrxrg2

演講的錄像(當天全部):http://v.ku6.com/playlist/index_3777603.html

總體來說對自己的表現只能說一般般,因為這陣子忙碌的工作,準備不算是充分。演講就不整體轉化為博文了,去掉”路盲的兔子”這個看地圖Zoom的例子,也去掉我當年打RO的故事,在此簡述演講想要傳達的一些觀點:
● 細節是否重要?

你在這一方白紙上看見了好大一塊黑色、甚至好幾塊,覺得難以忍受、不改不行——但其實縮放到整體的視野來看,這些也不過是幾個小芝麻粒兒。
所以,別太拘泥于細節。
細節的確有聚沙成塔的力量,每一個細節都在無形中影響你的用戶。不過若眼前擺的事情或細節太多,不妨把你的視野zoom一下,把”芝麻”和”西瓜”分清楚,挑出來,抓住關鍵流程、和界面上的”關鍵細節”。
● 不同的”高度”,不同大小的視野

“站得高看得遠”——不同的高度你能看到不同的風景。五萬英尺的高空,你能看到整塊的大地圖;幾十米范圍內,你能看到附近所有的細節。所以不妨把你的視圖多Zoom一些:
Zoom In, 放大看,能看到細節,能做到專注,做到細致;
Zoom Out, 縮小一些,能幫你在地圖上分清小馬路和主干道,抓住關鍵;
古時將軍的帥帳里、或是近代戰爭的司令部里,必有一張大地圖——看清全局,才能運籌帷幄,才能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。
當然,沒有人能從整個大局到所有細節全都了如指掌,找對自己所在的高度、明確自己的視野范圍很重要。在這個基礎上,多Zoom In一些,能把事情做得更細致,從細節提升產品質量;常常Zoom Out,會便于更好地理解產品的整體,不論是目的、定位或者其他。
● 定位自己的視野

知道自己所處的這一塊兒在整個地圖上是個什么位置,有利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。
而關注自己疆域的同時,再把視野擴展開來,看到”鄰國”乃至”全世界”,才能在整個市場上看清自己和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,孰優孰劣,如何立足、如何獲勝。
● 伙伴間的理解

最后想說的一點由于時間關系略過了,但是在討論中有所提及,那就是在整個團隊中,不同角色間的理解和協作。
若你能把自己的視野暫時zoom到伙伴的這一層,你能明白對方為何對某個細節如此堅持、或者為何要往某個方向鍥而不舍,這是一種理解。
而若你不是設計師,而是個PM或是個BCD的老大,別老是拿細節和人過不去,相信他們吧,把握好你所在層次的工作。從產品的戰略和定位,到功能、交互和最后的視覺和各個細節,都做好了,才會有真正好的用戶體驗。
后記:
定下”Zoom”這個主題,靈感來源于多年前參加的一個workshop。那個主持人老外在開始時為我們播了一段視頻:鏡頭從一個躺著的人,逐漸縮放至整塊草坪、整個城市、整個地球、整個宇宙……然后比例逐漸回復,回到這個躺著的人,再縮放至皮膚、細胞、甚至DNA、電子……最初準備講義時,也想把這個例子找來用,可惜沒有尋著(后來找到了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http://ishare.iask.sina.com.cn/f/7741933.html)。借別人的不如用自己的——自己畫了幾張抽象的圈圈點點,Felix提議說表達不清楚,后來我用了”路盲的兔子”作為例子。

Google Maps倒是很好地表達了我想扣的主題,當你的地圖縮小一定的比例時,你會發現,周邊設施不見了、小路路名不見了、只顯示園區和主干道路名;虹口區、普陀區不見了,開始看到周邊省市;隨著一步一步的Zoom Out,最后連城市和國家名稱都不見了,只顯示幾大洲和海洋。至于你要做的事情,是規劃整個城市,還是讓某一塊小區做得面面俱到,zoom的比例自然不同,”細節”和”整體”之間也有不同的權衡。

原文:http://www.amizhang.com/?p=174


arrow
arrow

    Greensp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