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搜索文化的尷尬 -SEO優化


  百度在8月9日發布了百度文化頻道,而大多數人一直傳言的百度IM與郵箱卻沒有發布,令不少百度粉絲有些失望。但百度的文化頻道正象“文化”這兩個字一樣,讓筆者感到一頭霧水。筆者在文化共享頻道搜索“臉譜”和“皮影戲”與網頁頻道的搜索結果作了一下比較,發現網頁搜索的結果要好于文化共享頻道,這樣看來百度的文化頻道豈不成了雞肋?

  百度的搜索細化

  百度的搜索早期是針對網頁和信息形式的搜索、如網頁搜索、新聞、圖片;隨著2.0產品的豐富百度又涉足貼吧搜索、知道、博客搜索;針對不同類型的網站,百度推出了政府搜索、圖書、國學、少兒等搜索頻道。百度將搜索頻道進行細分的目的很簡單:當百度內容越來越多,用戶搜索的關鍵字也越來越多的時候,百度細化頻道就非常必要。因為,如果每個詞匯的搜索都要耗費百度的服務器在億網頁中實時搜索,對于百度來說簡直是災難性的。

  讓用戶自己判斷關鍵詞的分類,選擇不同頻道,在更小的范圍內搜索,不但可以實現實時搜索,而且速度和相關度也可以得到保證(網站范圍被大大縮小)。讓用戶進入不同的頻道,分流全部網頁搜索的壓力,是百度最近的發展趨勢。比如用戶要搜索政府資料,可以通過政府搜索,百度就在所有的政府網站里進行檢索,而不必在所有的網站里檢索。無論是效率和速度都能大大提高。

  文化搜索遭遇尷尬

  百度的文化共享搜索也是按照內容進行分類的搜索子頻道。但百度忘了一個問題,那就是文化這個詞的概念太豐富了,我們很難判斷哪些詞有文化,哪些詞沒文化。比如搜索“臉譜”和“皮影戲”大家或許能想到文化,但是音樂、攝影、美術、電影算不算文化呢?我們要在電影搜索里找,還是在文化搜索里找呢?文化的概念本身就含混不清,卻把選擇權交給用戶。小到一篇博客大到整合互聯網都是文化,卻讓用戶去分辨什么文化,的確有點難為他們。


arrow
arrow

    Greensp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